第二百六十九章单车变摩托
“贷款的事情我先试一试吧。”赵政策没有犹豫,马上回应说,“要是我搞不定,就只有请易书记您出面了。”
“对政策同志,我是充分相信的。”易华荣呵呵笑着,“你的办法多嘛。”
“农业方面,有桐木乡的成功经验,我认为只要有资金,问题不大。”潘建新也放下了手中的茶杯,肥胖的脸上满是笑容,“可有这么一句话不是说:无农不稳,无工不富。”
“是啊,建新同志说得有道理,这农业的生产效率上来了,生产力解放出来了,那么多的剩余劳动力总要有地方安排吧。”易华荣也笑着接话说,“政策同志有什么好办法吗?”
“我仔细研究了一下我们西衡县的整个工业状况,最后得出这个结论:我们西衡县的工业基础并不薄弱。”赵政策就笑着说,“比如我们西衡县的螺丝产业,在整个南湖省都是排列前茅。我们的水泥厂虽然效益不太好,但产能也是整个衡北市排在第一。木材加工虽然比较分散,但总体产能也比较高。”
会议室的人都聚精会神地听着,知道赵政策肯定还有下文,没有人打断赵政策的发言。
“因才,我认为,首要的任务是把几个有潜力并前有前景的产业做大做强。”赵政策信心十足地说,“用龙头企业来带动这个工业链的发展。”
“当然,刚才建新同志说无农不稳,无工不富,但我认为,真正要让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第三产业是必不可少的。”赵政策又补充了一句,“所以,还要加大第三产业的发展,比如我们西衡县的建筑公司,就要加大扶持力度,让它能够走出我们西衡县,甚至走出衡北市,走出南湖省。”
“政策同志,那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啊。”易华荣就忍不住提醒了一句。
“要我们西衡县内部消化掉这么多的劳动力,无疑是不现实的。”赵政策就笑着说,“先建立劳务输出公司,让沿海已经开放的城市帮忙消化掉。”
“可我们西衡县只怕有二三十万剩余劳动力呢,沿海城市哪里消化得了?”易华荣皱了皱眉头,“早几年我还去深圳参观过,比我们这还穷,寸草不生的。”
“易书记,今非昔比啦。”赵政策笑呵呵地说,“那里现在到处是工业园,特别是香港企业特别多,产品都出国呢。工厂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我早就和黄小军联系过了,一次去两千人是没有问题的。不过,这事情要早动手,再过段时间只怕内地去沿海城市打工的就是络绎不绝,没我们的份啦。”
“那倒是,赶早不赶迟。”易华荣点了点头,随即又问了一句,“就算人去那打工了,也只能解决温饱问题,不是根本出路吧。”
“易书记,我打听好了,沿海地区的工厂里,最低工资都是三四百一个月。”赵政策就笑着说,“比我们的工资还要高多了。”
“三四百,这么高的工资?”易华荣微微一愣,“那可是一笔不少的收入,每个人一年能赚好几千块钱回来,我们西衡县的农民腰包就会鼓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