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恩公也同意选择姬四郎下手,因为皇后和他们的谋划无论胜败,承恩公都有商谈的余地,不至于真和承文侯撕破脸直接你死我活。
而且承恩公已经做好心理准备:此事不会太顺利。
当他派出去的探子不断传回消息,说娘娘送来姑娘压根不顶用的时候,承恩公不意外的同时也不免失落和些许埋怨,但也仅止于此。毕竟投入不大,都赔进去也说不上心疼。
然而听说姬四郎不由分说带人去见官,再配合宫里伺候元后的老人家递过来的话,承恩公……差点气到中风。
国公夫人听完简直难以置信,“皇后弄到手里的婆子就只一张嘴,人证物种都没有,皇后就这么信了?!”
她这个小姑子皇后貌美人傻心狠,所以不得圣宠实在预料之中,只不过皇后愚蠢同时意味着好摆布,哪里想到皇后先反噬起娘家了!
已然气过一场的承恩公满脸无奈,对妻女道,“不能由着她任性。”又着重提点女儿,“你嫁入东宫就好好盯着她。”
大姑娘比她小姑姑拎得清,郑重应下:再纵着皇后,她真有本事把承恩公府上下都兜进去。
皇后“隐忍”这么多年头回出手,承恩公就决心釜底抽薪。
另一边的京兆府衙门里京兆尹亲自为姬四郎验看,他看到姬四郎锁骨下方的小红痣还乐了:陛下也在此处有个几乎一样的红痣,着实巧了些。
京兆尹勋贵出身,有个公主祖母,从小就是皇帝的同学——大周的宗室勋贵以及重臣子女都有机会和皇子公主一同读书。
证据确凿,断定对方是诬告,京兆尹把依旧不省人事的姑娘和那探子一起收监,“猜得着谁是主使?”
姬玉衡似笑非笑道:“我就得罪了一位贵人。”
京兆尹拍拍他的肩膀,意有所指,“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
姬玉衡认真拱手谢道:“受教了。”
京兆尹的真实意思是:宁可得罪聪明人,也别得罪蠢货。因为聪明人都有分寸,轻易不出昏招,而蠢货报复起来不好预期,疯起来,别说什么自己人了,她连自己都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