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的时间,制造出了十架战机,并且在后来一个月之内对这十架战机进行了完整的测试,最终的结果还好,测试的数据结果显示,战机的性能基本达标,可以达到战场要求。
但,这仅仅只不过是刚刚达到要求而已,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虽然他们废弃了很多的材料,但是制造出来的质量始终不如科研人员制造出的三架战机。
当然了,也不是说科研人员有多么的强大,技术有多么的精湛,在这三架战机当中,他们同样用了可以制造七架战机的材料才完成。
只是跟那些技工们比起来,科研人员的效率却是高了不少,测试完成之后,科研人员开始逐一对那十架战机进行检查,将那些出现误差的零部件逐一进行更换,然后进行再一次的试飞,直至试飞结果满意为止。
当然了,邦加空军基地所进行的这一幕的确没什么好看的,也不精彩,歼二战机的最大威力还没有被发挥出来,致命的空空导弹也还没有研究成功。
视图瞄准系统目前依然还只是个鸡肋,通过大量的试验,视图瞄准系统的缺点也逐渐的暴漏了出来,所以造成了现在试飞员宁可不用试图瞄准系统的尴尬局面。
在耗费了大量的资金以及人力之后才发现,原来这一套技术目前并不合适。
其实有这个结果也是必然的,在后世,这种视图瞄准系统是经过大量实验以及经验累积才有的结果。
现在苏道想要提前将这一整套系统给开发出来,虽然有了明确的目的,但是他们缺少实验的经验,更加缺少对这套系统的直观认识。
所有人,包括科研人员,对于这一套系统的认识目前还停留在苏道的诉说上,他们没有见过这种东西。对于很多东西他们都还不了解,大多都是猜测,或者凭感觉在研究。
这种情况下,能有什么突破性的进展?换句话说,跨时代的东西不是每一次都能研究出来的。
凭借着自身的能力搞出了喷气式战机,这就已经是走了大运的了,如果连这套视图系统也被研究成功。那么还让别的国家怎么活?
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现在的视图系统都是靠着有线网络在传播的,像这种安装在战机上的视图系统,他们只能看到战机外面的情况,至于导弹,离开战机之后基本上就很难看到了。所以就更别提通过导弹的具体位置来控制轨道。
再者,现在没有无线电,更没有ifi,尽管有无线电控制系统,但是,在离开一定距离之后,依然会失效。
加上无法用导弹的视角去看地面。所以这一切都只能凭靠着飞行员的个人感觉,有些能力强的,感觉好的,还能击中目标。
如果换个一般的飞行员,或者没什么使用导弹经验的飞行员,在这套视图系统的帮助下,很有可能会起到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