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善想了想,让俞信拎了一条两斤重的大鱼当做节礼,好歹没有空着手去老宅。

    还是那句话,只要俞信还姓俞,只要他有科考的想法,有些世俗的礼节就得遵守,至少大面上要过得去。

    为这,俞善特意带着俞信从人最多的村头绕路过去。

    这会儿没什么农活,有些农家晚食吃得早,趁着太阳还没下山,人们三五成群的聚在村口的大青石下一起闲聊。

    俞善一路上主动跟面熟的村民打招呼,说几句吉祥的拜年话:

    “七大爷,给您个拜早年!对对,您好眼力,我是俞秀才的女儿善姐儿啊。”

    “信哥儿,快来给九婶婶问好。没错,是胖了些,也白净了。毕竟是坐在学堂里读书,没有日晒雨淋,咱们农家本来也就没有把这么小的孩子当壮劳力使的。”

    “刘大娘说得对,这孩子像我父亲,读书上很有天分。我娘这些年心里也挂着信哥儿,她出钱供信哥儿读书,不求什么功名,只希望信哥儿能明白事理。”

    原来是白翠娘出的读书钱啊……

    俞善没有错过人们互相交换的意味深长的眼神。

    等有人感叹俞信手里的鱼有多大的时候,再透露给他们知道,这是他们姐弟俩为了给四叔接风添的菜:

    “虽然我们二房已经分出来了,可毕竟是一家人,四叔难得回家一趟,我祖母高兴得紧,我们姐弟俩也没什么可出拿出手的,带一条鱼添道菜表表心意吧。”

    果然等他们一走,村民就八卦起老俞家的事儿来。

    都是一个村子的,谁不知道谁家那点陈谷子烂芝麻的事啊。

    尤其是“村中唯一的秀才的未亡人改嫁府城大户人家”这种大八卦,三年时间间隔太短,根本说不腻。

    村民们都在感叹这姐弟俩出手大方,给自家叔叔接风添道菜就送这么大一条鱼,少说也值二十文,那送给老宅的节礼得多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