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会不管是在柳县还是启云郡,都是一场盛会,不轻易举办,主办之人必须是有一定的声望和名气,才会有人追举成一场诗会。
那种小型的小打小闹的几个读书人聚在一堂胡天海语的只能称为牢骚会;
受邀请的人也是有讲究的,必然是在当地有一定名气和才气的人,才会被相邀,另外就是一些大家闺秀,也会出席其列,
诗会中,若偶然有佳作现世,近可传遍柳县,远甚名扬一方,上甚有镇一国者。
只是这样的佳作,每年柳县那么多正经大小诗会,能传遍整个县城并流传的仅有三两首而已,上达启云郡者,更是十年难出。
上好的诗词,雅致可沁人心脾,即便目不识丁者,毅然会被其所感。
而对建了圣殿,立了文宫的读书人而讲,那是最妙的灵丹,甚至有人传言,曾经有书院的夫子执教,其弟子一月跨越迷宫者,也并非没有,敢称吓坏天下修行者。
闻者既有如此灌顶之效,对于明其真义的开创者而言,更是裨益诸多。
声名远扬,教化一方,便是一场功德;此其一;
其二者;诗词可如经义,直指天地大道、可引天地异像、法则共鸣。
其三者,新诗词如浩然立起,不求天地,不求肉身,仅凭胸口一口争气,即可破云霄万里,妖魔尽散。怪力乱神禁行、禁言、禁生。
如今而言,在大秦国,虽然书生、道士、和尚、武夫共存,但是对大秦百姓而言,
正是因为书院、县令与衙门三者立于大秦国四方各府郡县,镇守一方,法则与蛮荒有别,才能使得怪力乱神,皆不敢轻易潜入。
否则仅仅凭借各衙门中的暗阁,抓诡神之物以保平安,以蛮荒中的妖鬼数量,累死都不够,除非每一城都有军士驻扎,冲天血气镇压,妖鬼不赶紧;百邪不能侵。
陆成津津有味地看着关于大秦国的整体介绍,顿时有一种热血沸腾的错觉。
按书上所言,大秦国有两大顶级书院,一坐大秦国都,与秦皇于世同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