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远思听过平州的很多消息,大多都是有关于水患、土匪之类的,在她的印象中,这里就是一个民不聊生的南蛮之地,但真正到了平州境内,却会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他们过了江便改了陆路,从边界到平州主城琅城仍需几日路程,一路上陆远思见到了水淹的官道和垮塌的民房,却并未见到什么流民,可见平州的水患情况着实是被传言夸大了不少。
“我在平州布局多年,又有外祖父未雨绸缪,这平州不知有多少人曾经受过他的恩惠,一切倒也还算顺利,只是这水患若是再不平息,到了冬天才是难熬。来年开春又没留下种子,这灾后的重建才是最难的。”
对傅承禹的说法,陆远思深以为然,不过她未曾治理过水患,此时便没有多少用武之地,只好询问起傅承禹这几年在平州的筹谋来。
“父皇将平州看得很严,我能有什么筹谋?”傅承禹眨了眨眼睛,说:“既然平州是我的封地,那么我就番之后,接手平州事宜自然是理所应当,还需筹谋些什么?”
“你看那里。”
马车有点颠簸,晃动的车帘被掀起一角,陆远思向傅承禹指着的方向看过去,是一处草棚,最前面有个光膀子大汉在高声说着些什么,有许多百姓围着他,十分激动地应和着。
傅承禹说:“百姓自有百姓的活法,朝廷不赈灾,民间自有壮士站出来,组织起身边的人一同对抗天灾,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总能度的过去。这样的人,在平州很多地方都有,没有官府引领,自发地组织在一起,修渠道筑水坝,一样安顿了很多人。”
陆远思的眉头紧皱起来,民间的力量太过强大并不是一件好事,天灾之下,朝廷要安稳,并不仅仅是要应对外敌和流民,这种民间出身,能够将一团散沙的百姓集结在一起的“壮士”同样值得提防。
在没有朝廷的允许下,集结百姓聚众抗洪,无论他的初心是要做什么,但是这样一呼百应的能力就足够朝廷忌惮了。
或许现在他是抗洪的英雄,可等灾难过去,百姓记不住朝廷,只会记住这些草莽英雄,而他们已经积蓄了一定的力量,这样的人往往比土匪暴民更加可怕。
古今并不缺乏因民间“英雄起义”而致战火纷争的例子。
而傅承禹对这一切却置若罔闻,就连平州官员也全都视而不见,以至于京城没有听见半点风声,陆远思不相信大昭的官员连如此简单的道理都想不明白,除非在在此事中,他们扮演着其他的角色。
傅承禹好像知道陆远思的担忧似的,拉住了她的手:“既然如今我已经抵达平州,我在这里的一切动作便都是合理的,若要见一见这些壮士,想必也并不要紧。”
“他们都是你的人?”
陆远思有些惊讶,平州地广人稀,大片的荒山和河域相勾连,把整个平州分割得零零散散,给朝廷管理增加了很多难度,傅承禹要在每一个闹水患的地方都安排一个这样的人,先不说人手问题,能被安排来赈灾的,必定得有一定的手段和心智,还要在当地有相当高的名望。即便是赈灾的银两也是天文数字,傅承禹哪儿来的这么多积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