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辅大相公死谏,诸多内阁大学士旁观劝谏的威力实在是太大。
赵祯心里固然悲痛欲绝,却也不得不正式考量起过继宗室子弟为皇子的事情。
思来想去,天底下有资格被立为皇子的无非就是当初召入宫里面悉心培养的几个宗室子弟,偏偏这几个宗室子弟里唯有兖王和邕王常居汴京,又是封王的存在,立皇子也无非就是从两人里面选。
于是乎,又一个难题被这位仁宗皇帝摆上台面——立谁?
兖王强干,性格有些暴躁,子嗣稀少;邕王庸碌,性格也暴躁,子嗣却是不少,相当能生,选谁?
如果放在平时,有能力的兖王肯定会被优先选择,偏偏赵祯这一朝动荡的主要原因就是皇帝无嗣,这使得邕王能生这一特点得到放大,民间声望也不低。
涉及到立嗣的事情,兖王和邕王明里暗里悄悄便斗了起来,汴京城一时间风风雨雨。
风雨不断的同时却也有些平静,双方都在等待皇帝的决定。
然而,赵祯又选择了拖,也不说立谁,就说要好好考虑立嗣的事情。
事情到了这一步,宰辅大相公和内阁大学士也不敢再劝了。
前面劝自然是因为皇帝不愿意立嗣,这下要是再劝,那就真成了邀宠储君,谁敢这么干?
内阁大学士不施加压力,各部主要官员也不敢出声,这立谁的事情也就陷入了僵局。
这种东西没有入阁的大佬在前面扛着,后面人就算是说一千句话一万句话也很难给皇帝压力。
既然解决不了皇帝,那就解决竞争对手,原本明面上还和和气气的兖王和邕王慢慢针锋相对起来,有御史弹劾,也有寻求大儒辩经,试图占据舆论风口。
如此,汴京的气氛一日比一日凝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