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与中医学
说炎帝、黄帝我们必须说到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华夏悠久传统中医学。我们知道,华夏民族在这四项伟大的发明之外,还有一项更古老更伟大的发明,就是国粹中医学。它对人类的成长和未来的贡献要远远大于前四项发明,因为它是人类告别纯物质文明,走向新文明模式的一座桥梁、一座里程碑。早在现代科学产生的几千年前,从神农尝百草,到《黄帝内经》,中医就是一个完整的医疗体系,在人类医学史、发展史上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气在中医里是精、气、神的总称,在藏象学中又化为神、魂、魄、意、志五种形式,由此可见,中医里的气直指精神,说明在人类的身体内部,确实存在一个独立的生命体,可以称之为精神生命体,它不以有形的方式存在,而将自己的生命化为无形之中。如果说肉体是我们生命存在的证据,那么经络就是精神生命存在的证据。中医从根本原则上是站在精神生命体与肉体之间的一种医学体系,它调节着肉体与精神的相互平衡,是一套系统完整的生命科学体系。
再看看世界各种宗教,宗教是伴随神话及神话人物活动产生的,它所关照的对象不是人类的肉体而是一种精神,宗教的目的是升华人们的精神,所以各种宗教都重视修炼。基督教、***教的讲祈祷,佛教的讲禅悟,佛教讲所谓佛性,同样是指一种独立于肉体的精神,与中医所讲的精气神类似,异曲同工。
而发源于古蜀地的道家,其学说发展为后来的道教,涵盖着中国神秘文化的整体,包括气功、八卦、易、阴阳、五行、中医、针灸、数术、巫术等等。道家在古蜀的产生同样证明人类文明源头在古蜀。
各种宗教都研究人死以后如何如何,道家致力于研究人如何才能不死的问题。道教还有一个独立不群的特点,就是强烈热爱自然的倾向,我们完全可以认为道教并不是关于社会的宗教,而是关于自然的宗教,甚至可以把道教称之为自然宗教。
“形而上者为之道,形而下者为之器”,道教讲究天人感应,精气神,把一种很科学的东西作为自己的宗教经典,看起来根本就不像一种宗教,而是一种科学教育形式。
现有的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中可以看出,古蜀人崇尚自然,信奉万物有灵,相信人与神相通,人与动植物可以相互转化,可以通过宗教活动使人升天成仙,并创造出许多形象表示精灵、神怪、巫师、祖先,乃至通天的神树,天地人三界的神坛等祭器和礼器,表达出丰富完整的信仰观念和崇拜习俗。他们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有一种朴素而充满生机活力的认识。秦汉时期通过文化的融合,这些思想观念不但未消失,反而以更民俗化的形式发扬光大,成为神仙思想的重要发源地,从历史和现实两方面促进了中国道教的产生。
老子《道德经》思想源自古蜀道家,不然春秋时代老子晚年出走不会选择蜀地。扬雄《蜀王本纪》:“老子为关令尹喜著《道德经》,临别曰:子行道千日后,于成都青羊肆寻吾”。时隔三年,老子降临此地,尹喜如约前来,老子显现法相,端坐莲台,尹喜敷演道法。自此以后,成都青羊宫观便成为神仙聚会、老子传道的圣地。所以,东汉张道陵选择蜀地创建中国道教有其必然的内在联系。
中医不等同于中药,用药是在生病后不得已的情况下的补救措施,真正高明的中医是让人不生病的学问。治神第一,养生第二,针灸第三,汤药第四。纵观华夏民族发展出来的各种宗教,他们和中医有没法割断的联系,除了追求精神世界的完美,也都在悬壶济世。而著名的中医也都有很高的宗教修养。
神话英雄的无性繁殖
在中国早期神话和典籍当中我们发现,上古英雄和圣人常常为处女所生,属于无性繁殖,这是一个不符合常理但又普遍存在的现象,这种现象折射出怎样的社会价值呢?
《风俗通义》说女娲抟土造人,《说文》解释“娲,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太平御览》说,伏羲的母亲华胥氏,一天去雷泽中玩,发现有一行巨人的脚印,就用自己的小脚去量这个大脚印,这个未婚姑娘竟怀孕生下伏羲。《初学记》说,黄帝的母亲夜里漫步,北斗七星中的枢星迸射出一道强烈的星光,姑娘感而孕生黄帝。《春秋纬.合成图》说,尧帝的母亲庆都,与背着河图从河里跳出来的赤龙合婚而孕,生了尧帝。《拾遗记》说,帝喾一个妃子好做梦,经常梦见吞食太阳,每梦见吞食一个太阳就怀一次孕,生下了八个儿子。《诗纬.含神雾》说,舜的母亲握登感着大虹而生舜。大禹的母亲梦里她觉得自己直飞天上,一颗大星星向她飞来,变成一颗火红的珠,直落她的口中,梦中惊醒后生下大禹。《史记.殷本纪》说,殷民族的祖先契是母简狄吞食玄鸟的卵所生。
所以《春秋.公羊传》在总结上述处女生殖的神话时说:“圣人皆无父,感天而生”。仔细分析,英雄和圣人无性生殖具有社会学意义。人类学家把这种处女无性生殖现象,解释为母系氏族群婚制下“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事实,反映这个时期依然处在母系社会阶段;社会学家解释为,部落酋长为了增加权威故意制造的神秘色彩;笔者认为,这是对英雄及圣人的崇拜和神话,是推及其母的圣洁礼赞,是源自古蜀昆仑纪同一文化源头的有力证据,后世多有效仿。
站在古蜀历史这条线来看,久居川西南的有熊氏,历经轩辕氏的崛起而一统天下,和平区域的昌意部落在能干母亲嫘祖的潜心指导下,拓展领地,发展农桑,抽丝编绢,休养生息,惠及民生,一度被蜀地各部族尊称为蚕虫王,后世称蚕丛王,成为古蜀地的创世主。由于昌意部长期与古羌人融合杂居,到蚕丛氏中后期,政治文化中心已经由沱江、嘉临江、青衣江等流域向成都平原西部汇聚,经由牧马山,经郫都逐步迁移到了湔江流域,并统领着四川盆地乃至整个华夏大地,历经千余年。所以古蜀蚕丛墓葬方式带有羌人习俗,“国人从之,故俗以石棺椁为纵目人冢也”。那么,古蜀五代到底与华夏五帝有不有直接关系?好在还有打不死的《山海经》,有残缺不全的《蜀王本纪》和《华阳国志》。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读书族小说网;https://kpc.lantingge.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